

正在編導的地方草稿 ☆藝術農村引導手冊
黃鼎堯老師分享從台南土溝村到馬祖藝術島的策劃心路。他強調進入農村需先融入當地生活,建立信任關係,而非抱持「為地方做什麼」的心態。土溝藝術季從一頭水牛的故事開始,凝聚村民情感。黃老師也分享細緻的社區參與做法,如觀察個人習性、利用老照片喚醒記憶,讓藝術介入貼近生活。講座核心價值是「好好生活」,藝術介入是與人共創、重新理解生活。地方工作與藝術介入最終都回歸到「人如何被理解、被看見」,以及共同想像與打造生活的可能性。


赴一場 – – 的約:新埔地方生活學☆信仰文化地圖指南
在臺灣,土地公、福德正神、伯公,其實都是指守護地方的土地神祇。祂們庇佑五穀豐登、四境平安,是生活中最親近、也最常見的信仰之一。而在客家庄,「伯公」這個名字,則多了一層親密的意味——是「祖父的哥哥」,更像是一位長久陪伴、默默守護的家中長輩。
客家人稱土地公為「伯公」,不只是敬,而是親。祂不在高高的神壇上,而是站在田邊路口、大樹底下,跟我們一起過生活。 an ide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