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下新埔: 與天宮
藏身在新埔鎮巷弄內,規模不大、香火不斷,陪伴在地人走過百年時光的『媽祖廟』
📍||起源故事||
與天宮主祀天上聖母,附祀觀世音菩薩、地藏王菩薩、關帝、著生娘娘等,是新埔地方居民早期從北港朝天宮請香火而建,最初只有香旗,到西元1911年,才由鄉紳們慢慢建塑神像,隔年開始有廟宇雛形,是新竹客庄少見的媽祖廟。
🔆||地方信仰與活動||
正月時節,也是與天宮最忙碌的季節,爐主會由新埔八個輪值區輪流擔任,從初五開工、正月十四十五的元宵節,到天穿日前後的迎媽婆,每一步皆有分工、每一場皆有牽繫。其中,最重要的傳統之一,是媽祖回北港朝天宮「過爐」的進香儀式,信眾組成進香團,帶著新埔媽祖婆與香火一路南下、再請回萬年香火,象徵著信仰的連結未曾斷裂,也彰顯地方對源頭信仰的敬重。
而元宵節過後,新埔鎮的巷弄間便湧現一片紅布條與香案的景象——這是「新埔迎媽婆」的開始。媽祖遶境,也是與天宮一年中最具參與感的活動,不同於廟中靜謐的祈禱,迎媽婆會讓媽祖婆走出神龕,走進信眾的生活空間,家家戶戶備妥香案,等待媽祖婆臨門祈福;孩童好奇、長輩虔敬,這場信仰的移動儀式,也是一場地方記憶的再確認,無人能說清這項傳統始於何時,只知即便經歷戰爭與世代更迭,它始終不曾中斷。
💬||地方人的日常廟宇||
在這裡,與天宮不只是信仰場所,更像是巷口那位安靜守候的家人,它見證地方的變遷,也撐起許多人心中的平安與連結,下次經過,不妨停下腳步,和媽祖說聲平安,也和地方的記憶打聲招呼。
⚠️·版權歸工作室與藝術家所有,如需二次使用請聯繫我們,切勿擅自取用。⚠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