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下新埔: 陳氏宗祠

類別- 古蹟

級別- 縣(市)定古蹟

種類- 祠堂

走在新埔鎮熱鬧的中正路上,有一棟靜靜矗立的歷史建築——陳氏宗祠

陳氏宗祠平時大門緊閉,少有機會對外開放,每次路過,只能隔著鐵門窺見那古色古香的建築身影。院門外的綠樹與街道劃出一道界線,使它彷彿自成一境,石板鋪設的前院,搭配庭中的樹木,更是襯托出宗祠的典雅與靜謐。

📜||戰火與重建的故事||

陳氏宗祠由陳朝綱於清同治七年(1868)發起興建,是新埔最具代表性的祠堂之一。
當時,新埔居民的田地會登記在陳朝綱這位貢生名下,以此避開苛捐雜稅;若有人過世後無子嗣繼承,田產便歸於陳朝綱所有。
陳朝綱不忘本,於同治七年至十年間,特地興建宗祠,安置那些沒有後代的居民祖靈,因而有了「百姓陳家祠」的別稱。

然而,乙未戰爭爆發,1895年8月2日,客籍人士抗日,日軍放火焚燒新埔街屋,陳氏宗祠與廣和宮、張氏家廟一同毀於戰火。三年後,陳朝綱與同宗族人再度籌資重建,歷經努力,終於在1901年完成,此後,宗祠不僅守護著新埔的土地,也成為陳氏子孫春秋兩祭的重要場域。

🏯||建築特色||

​​陳氏宗祠整體格局典雅大方,是一棟極具特色的燕尾建築,其規模為二堂二橫帶枕頭槓,面寬五開間。前堂中央設有步口廊,兩側牆面可見精美磚雕,入門後是開敞的前堂,木構架歷經百年仍保留古韻,極為珍貴。

中央天井兩側分置橫屋,正堂後方則銜接枕頭槓,形成類似「三堂二橫」的格局,其中枕頭槓以ㄇ字形單邊敞開式通廊呈現,屬少見設計。

正堂作為祖先祭祀的核心空間,建築高聳嚴謹,氣氛莊嚴,陳設更展現官家氣派,堂後另有一小天井,並以通廊連接,作為準備祭祀用品與儲物之用,實用又具巧思。

⚠️·版權歸工作室與藝術家所有,如需二次使用請聯繫我們,切勿擅自取用。

Next
Next

筆下新埔: 義民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