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編導的地方草稿 ☆ 農村行動工作站說明書

▪︎講者|黃政權 (鹿寮坑工作站)

▪︎主題|芎林鹿寮坑工作站客庄文化推動業務

「從農村的日常生活切入,才不會造成社區的壓力。」黃政權在演講開始時這麼說。

作為一位在芎林長大的孩子、如今在台北工作的父親,他每週帶著孩子返鄉,只為了讓孩子們親身體驗「生活在地方」的模樣——這樣的返鄉,也是黃政權一頭栽入營造的契機。

黃政權投入鹿寮坑社區的營造行動,是以「農遊」、「文化」、「體驗」、「客庄」、「日常」等五個面向為軸,但最重要的,始終是「日常」。

他觀察到,鹿寮坑的耆老們生活其實很單純,上午下田、下午樹下聊天——這樣的節奏也許在城市裡難以想像,但正是這樣的日常,才是最有韌性的文化載體,因此他不從外部「設計活動」切入,而是邀請在地耆老們來做他們熟悉的事:插秧、拔蘿蔔、做紅粄……讓這一場場的活動不只是體驗,更是讓老者們有了分享故事經歷的場域。

透過農村日常的轉譯,黃政權讓地方營造變得溫和而持續,他也強調,文化推動不只是靜態的「保留」,更是一種節奏的創造,一種讓人重新感受「生活有餘裕」的練習。

他也談到,願景要實踐,資源就必須被連結。中央與地方、企業與學界、耆老與青年……這些都是點線面的擾動網絡,透過不斷編織,才能串起跨世代的生活參與。

#鹿寮坑工作站  #芎林鄉  #地方創生  #農村營造  #客家文化  #日常即文化  #生活的餘裕  #從日常出發 #鹿寮坑



Previous
Previous

活動回顧:若瑟天主堂-老幼同樂02

Next
Next

正在編導的地方草稿 ☆ 日常風景攝影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