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回顧:義民節神豬祭祀文化

▪︎講者|蔡碧桓 老師

▪︎主題|義民節神豬祭祀文化


今年的民俗文化工作坊圓滿落幕!從上午義民廟與俸飯流程的分享,到晚上的神豚競賽,整日活動真的充滿震撼。

新埔的褒忠亭義民廟,是桃竹苗客家族群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,就連中元節都會特別請褒忠亭義民爺單獨看戲。義民廟的建立,源於紀念在林爽文事件中英勇犧牲的客家義民,廟後立有總塚,安葬著當時殉難的烈士;東側的附塚,則安葬在戴潮春事件中犧牲的義民,值得一提的是,廟內牌位上「赦封」兩字,是乾隆皇帝親賜,用以嘉許義民保鄉護土的忠義精神,而牌位字數也別具巧思,需與「生老病死苦」的「生」與「老」位置相應。此外,由於當年殉難者眾多、無法留下具體形貌,因此義民爺並非以神像呈現,而是多以牌位象徵。

義民節每年由周邊十五聯庄輪流主辦,今年輪到關西聯庄。上午聽完講座後,我們便前往關西太和宮,參與蔡碧桓老師主持的俸飯儀式,廟裡人潮熱鬧,鄰里居民帶著各式飯菜前來祈福,為期一個月、每日三餐。

特別的是,關西俸飯會將飯菜盛於一盤,稱為「五色盤」,是其他地方少見的形式,現場甚至還看見有婆婆挑著擔子前來,而隨著蔡老師誦讀請神文,信眾將飯菜敬獻給義民爺、三官大帝與諸神,祈求平安順遂,隨後再焚金辭神,儀式莊嚴而親切。

太和宮外,還能看見紙紮的大士爺鬼王像——百年前的模樣延續至今,頭頂觀音菩薩,據說是為了鎮住大士爺不致作亂,也是關西的特色。

夜晚的重頭戲,則是發豬。這是義民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,象徵客家族群的奉獻精神,過程中有不少禁忌需遵守,例如養豬期間外人或戴孝者不得進入豬寮、發豬時主人需迴避、儀式中也不可站在豬背後。

通常發豬在子時進行,開始前要先拜天公祈求平安,並在抓豬出籠前餵牠最後一口飯,發豬過程中的八音很大聲,這也是為了蓋掉豬的慘叫聲。最後,豬身鬃毛會被剃淨,只留下中間一片,並以刻花象徵喜慶與榮耀。

一整天的體驗,從白日的義民信仰到夜裡的神豚競賽,讓人深刻感受到客家族群團結、慎終追遠的精神,以及世代延續下來的文化厚度。

Next
Next

筆下新埔:興盛鐵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