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 • 首次新埔田調日誌☆

連日陰雨綿綿,今天終於放晴啦!趁著難得的好天氣,豆豆展開了第一次的新埔大探索~

這趟走訪雖然只是在街上散步,卻像是一場關於「日常」與「人情」的微旅行。

▷【第一站】新埔第一零售市場

雖然市場不大,但一進來就能感受到濃厚的客家生活風貌。除了蔬果、肉類、中藥材,最讓我驚喜的是各種客家傳統小點——婆菜、粄條、紅麴豆腐、紅龜粄……讓我覺得這不只是一個買東西的地方,而是一個可以品味記憶與文化的所在。

攤販之間聊天打招呼的畫面,讓我聯想到「市場不只是交易場域,更是地方社交的延伸空間」,像中段的理髮廳、雜貨店、休憩座椅區,甚至隱藏其中的住家,都讓這個市場顯得很「生活」。這樣的空間混雜,不是雜亂,而是一種自然生成的和諧,像是日常自然而然流動出來的模樣。

⎜★你知道『婆菜』是什麼嗎?⎟

婆菜是一種客家傳統炸物,做法是將各式蔬菜、芋頭、花生等食材裹上麵粉漿後下鍋油炸,外型有點像日式的天婦羅。炸的時候會發出「嗶嗶波波」的聲音,也因此得名——另外,「婆菜」的「婆」,在客家話裡正是「炸」的意思喔!

▷【第二站】滿滿農具與竹編工藝的小店

走到市場中後段,最先吸引目光的是一個個古樸精緻的竹編容器——圓的、扁的、方的、葫蘆狀的、有蓋的、沒蓋的……每一件彷彿都在默默訴說著地方生活的智慧。最讓我驚訝的是,即使外型相似,功能卻可能天差地遠,像是同樣是葫蘆形的器皿,有蓋的可以用來捕魚,沒蓋的則是用來泡茶,這樣細緻的差異,真的讓我大開眼界!

▷【第三站】下山咖啡

沒想到轉個彎,竟在市場的一隅發現一間靜靜佇立的小店,市場的喧囂與這裡的寧靜,只隔著一扇門,卻像是兩個世界,這樣的反差令人印象深刻。店內灑落的光影、溫潤的木質家具、牆上的畫作,以及老闆泡飲的聲音……一切都讓人不自覺地慢下腳步,彷彿時間在這裡被悄悄拉長了半拍。

我特別喜歡這裡那種「藏在日常裡的藝術感」,沒有刻意強調,卻自然而然流露出溫度與美感,這樣的空間,就像是「生活與創作的交會點」,也是在地青年用自己的方式,回應土地、回應生活的一種溫柔實踐。

▷【第四站】新埔陶社


離開市場後,我們來到陶藝家余成忠老師的工作室。這裡是我今天最喜歡的一站,也是我覺得最充滿能量的空間——門口擺放著各式陶藝作品,到空間裡各處擺放的陶杯、畫作、茶具、畫筆、甚至音響設備……各種風格迥異的物件,在這裡並不顯得突兀,反而交織出一種屬於創作者的節奏與日常。


【首次新埔田調心得】

今天跟著子維在新埔閒逛,感受到一種很不同的田調方式,以往的田野工作總讓我習慣「收集資料、拍照、記錄訪談」,但這次的步調非常緩慢、自然,更多的是「與人相處」,而不是「從人那裡得到什麼」。

這趟探索讓我意識到,「市場不只是市場」、「工藝不只是物件」、「咖啡店不只是商店」、「陶藝不只是創作」,這些看似日常的地方,其實都藏著通往文化深處的小入口。只要願意慢下來,就能一一發現。

#新埔#新埔市場#田野調查#新埔第一市場#下山咖啡#客家美食#市場觀察 #婆菜小知識#竹編工藝#新埔陶社#余成忠老師#田調日誌

Previous
Previous

活動回顧:客庄風土手作 | 群巢共築・螞蟻工坊

Next
Next

新埔寫生日﹒藝術家共創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