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回顧:飲食風土遊徑指南

▪︎講者|Haka 小姐

▪︎主題|跟百年市場來場不一樣的約會:說故事、小旅行、微策展,把日常玩出新花樣!

『要探索一個地方的風土,就要打開異鄉人的眼睛。』
第一天的工作坊,Haka 小姐便提醒我們,若要規劃一場吸睛的小旅行或策展,關鍵在於抓住故事裡的亮點,並將自己放在「異鄉人」的位置,透過觀察與簡單好問的問題,累積第一手資料。當天由從小在新埔市場長大的在地青年帶領我們走讀市場,沿途聽見客家米食背後的故事,也走進廚房參觀米食製作的過程,還認識了許多市場裡的特色食物。

第二天,我們聚焦於「如何策劃一場走讀」。從大家熱烈分享自己對市場的印象開始:有人注意到市場建築的紋理,有人比較在地人與外地人眼中的差異,也有人談到節慶帶來的商品變化。Haka 小姐隨後舉例,如結合市場美食的竹南市場走讀、在三合院裡用餐的體驗,或以女性為主角的「苗栗女路」,讓退休媽媽成為導覽員等。分享之後,我們動手演練走讀的規劃——先以心智圖發想市場裡的特別元素,不論是食物、人物或建築,再挑出彼此呼應的三個關鍵字,對應到具體的人、店或空間,並思考能在這些場域設計什麼活動(並檢核五感),這樣,一條具有故事性的路徑雛形便逐漸浮現。

第三天,我們學習了「微策展」。社區策展是一種由下而上、動員社區共同參與的文化行動,講求公共性與公民美學。以高雄鹽埕為例,那是一場由藝廊、藝術家、社區夥伴與店家共同參與的街區策展。由有經驗的藝廊帶領,店家發展出獨特的策展提案:
第一家「鹽埕飯包」以「家與味道」為核心,從實地訪談到繪製食材散策地圖,再到攝影紀錄與手作飯包,讓參與者親身體驗飯包文化。
第二家「畫說鹽埕麵」則透過徵件插畫與鋼筆店合作,結合社區長者的彩繪,甚至用英文 podcast 讓外國人認識麵食文化,最後以「漁夫麵體驗」收尾,處處充滿巧思與溫度!

聽完案例,我們也進入實作,試著策劃屬於新埔市場的展覽。大家發想出許多提案:如「在地餐桌」、以「單一食材延伸」的展覽、或「客家人的一天」等,最後我們決定以「在地餐桌」為主題,延伸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,再加上小勝的可愛插畫點綴,於是,一個屬於新埔市場的策展雛型就這樣完成了!

Previous
Previous

活動回顧:設立流程申請篇

Next
Next

鎮長客廳會